当AI开始接管互联网:51%流量来自机器人,我们正在见证"死网理论"成真?

最近刷到条"炸裂新闻":“OpenAI发布GPTML,革命性替代HTML、CSS和JavaScript”。标题够震撼,还有奥特曼的照片,差点就信了这是Web开发的末日。结果一查,假的!AI生成的假新闻现在都这么专业了?

说实话,这事儿让我想起OpenAI CEO奥特曼9月4号那条推特:"我以前从没把’死网理论’当回事,但现在,推特上真的有太多LLM驱动的账号了。“更讽刺的是,这条推特下面,好几个顶着奥特曼头像的AI账号在回复他,说"最大的LLM账号就是你自己”。

这场景,简直是"死网理论"的完美注脚——我们熟悉的互联网,可能真的在慢慢"死亡"。

数据不会说谎:互联网已经被机器人占领大半

先看组扎心数据,来自网络安全公司Imperva的2024年报告:现在51%的互联网流量来自自动化程序,不是真人。其中更吓人的是,37%是恶意机器人——这些不是搜索引擎爬虫那种"正经机器人",而是搞欺诈、刷流量、爬数据的家伙。

Cloudflare的数据更夸张:PerplexityBot的流量同比激增了157,490%。想象一下,去年100个访问,今年变成15万多个,这增长速度简直离谱。《华盛顿邮报》统计,2025年第一季度实时检索机器人流量环比增长49%,差不多每两个月就翻一番。

OpenAI自己的爬虫也没闲着,TechRadar披露,他们的爬虫每月请求量已经超过10亿次。维基百科更惨,35%的访问量来自机器人,但这些机器人消耗了65%的服务器资源——相当于一小半访客吃了一大半"饭"。

小型网站更倒霉,arXiv上的研究显示,有些小服务器的80-95%流量已经被AI爬虫占据。也就是说,站长辛辛苦苦维护网站,结果90%的访问者都是机器,真人没几个。

AI不仅会写内容,还会"精准操控"人类

苏黎世大学做过个挺"黑镜"的实验(因为争议太大没正式发表):他们用AI账号在Reddit的r/changemyview社区发帖,模拟心理咨询师、受害者、少数群体这些身份,根据用户的年龄、性别、政治倾向定制回复。

结果让我后背发凉:

  • 普通AI回复的说服力比人类强6倍
  • 个性化定制的AI回复,说服力直接干到Reddit社区的99.4百分位——意思是比99.4%的真人还会说话
  • 就算只是模仿社区风格的AI,说服力也比人类强3倍

更可怕的是,大部分用户完全没意识到自己在跟AI聊天。这不是科幻电影,是正在发生的现实。

“我能认出AI写的东西”?别太自信

很多人觉得自己能靠"AI味"识别,比如看到"delve into"、"underscore"就觉得是AI写的。确实,研究论文里"delve"出现的频率异常高,还有人发现最近分号、破折号用得特别多。

但这其实是个误区。你能识别的不是AI,是ChatGPT的统一人设。因为OpenAI给模型喂了一堆"好写作"的范例,结果所有ChatGPT写出来的东西都一个调调。

换成别的模型试试?比如Kimi K2,写法完全不同,你大概率看不出来。以后各种风格的AI内容涌进来,我们根本没法凭直觉判断"对方是人是机"。

更麻烦的是:互联网正在变成"机器人对机器人"的世界

比内容泛滥更严重的问题是:互联网的"用户"正在从人变成AI代理

广告行业已经感受到寒意了。以前的明星代言、情感营销,对AI代理完全无效。一个AI代理只会执行冷冰冰的指令:“找30美元以内、本地制造的紧身牛仔裤”。它不会被明星种草,不会因为广告文案感人就下单——注意力经济这套玩法,正在失效。

所以现在有人呼吁:互联网必须加个"人类身份认证层",让我们知道对面是不是真人。目前有三个方向:

  1. 区块链认证:OpenAI、微软这些公司在推,用区块链发匿名ID,零知识证明减少计算负担
  2. 生物识别:奥特曼搞的Worldcoin,用虹膜扫描证明"你是人"
  3. AI自证身份:Cloudflare的Web Bot Auth,要求AI主动说"我是机器人",但这招争议很大,谁会主动承认呢?

死网理论的终局:我们还有"净土"吗?

AI这头妖怪已经从瓶子里出来了,想把它塞回去不可能——现在社交媒体上的AI内容已经多到根本删不完。我们能做的,可能只是给自己留块"人类自留地"。

但新问题来了:如果"人类认证权"被OpenAI、Meta这些巨头掌握,会不会变成另一种监控?用区块链搞去中心化认证,技术上又太难普及。

说实话,看到51%流量来自机器人的数据,再想想自己差点信了GPTML的假新闻,我突然理解奥特曼那条推特的无奈。互联网确实在变,变得我们越来越不认识。

或许未来我们刷到的每一条内容,都得先问一句:"你是人吗?"而对方的回答,可能也是AI生成的。这算不算是科技发展的黑色幽默?


 上一篇
朱啸虎:下一个字节、快手、小红书,今年可能已经悄悄成立了 朱啸虎:下一个字节、快手、小红书,今年可能已经悄悄成立了
最近AI圈有个挺有意思的说法——“下一个字节跳动级别的公司,现在可能已经在某个车库里诞生了”。这话不是我瞎编的,是金沙江创投的朱啸虎在今年外滩大会上说的。上周我翻了翻这场圆桌对话的实录,发现几位大佬聊的内容挺实在,没有太多空话,全是关于AI
2025-09-16
下一篇 
为什么说RAG是个糟糕的概念?聊聊被忽视的Context Engineering 为什么说RAG是个糟糕的概念?聊聊被忽视的Context Engineering
最近AI圈又开始炒作新名词了,这次轮到"Context Engineering"(上下文工程)。说起来你可能不信,这个概念的走红,竟然源于一位数据库创始人对RAG的吐槽。 Chroma(开源向量数据库)的创始人Jeff
2025-09-15
  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