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看到腾讯Q2财报时,我差点以为眼花了——1845亿营收,692亿经营盈利,算下来日赚7.7亿。最离谱的是广告业务,在整个互联网广告大盘只增长6.8%的情况下,腾讯硬是飙出了20%的增速。这哪是跑赢大盘,简直是把大盘按在地上摩擦。
但比数字更有意思的是腾讯首席战略官米歇尔的一句话:“我们在广告领域部署AI的举措,才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变量。” 说白了,现在的腾讯,AI已经不是那个只烧钱的"实验室项目",而是真真切切开始贡献利润的"印钞机"了。
一、20%的广告增长从哪来?AI重构了整个产业链
先看组数据:腾讯Q2广告收入同比增长20%,而同期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整体增速只有6.8%。更狠的是,腾讯自己承认视频号广告加载率才3-6%,远低于抖音的13-16%——也就是说,这20%的增长还不是靠硬塞广告,而是靠AI把广告效率提上去了。
具体怎么操作的?现在广告主用腾讯的"急于智投"功能,基本不用自己动手:设置好营销目标、预算和简单创意,AI就能自动生成广告素材、选投放时段、调整出价,甚至实时优化效果。有个做电商的朋友跟我说,同样的预算,用AI投放后ROI直接涨了30%,你说他下次还会不会加预算?
这还只是AI改造广告的第一步。从创意生成(AI写文案、做视频)到用户匹配(AI预测谁更可能买),再到效果分析(AI解读数据报表),整个链条都被AI重构了。米歇尔说这是"更为重要的变量",我觉得说保守了——这根本就是广告行业的"降维打击"。
二、不止广告,AI正在给腾讯所有业务"换引擎"
腾讯的AI布局,早就不是单点突破,而是全面渗透。游戏业务增长16%,AI功不可没。比如《王者荣耀》的AI语音助手"灵宝",既能陪练又能给新手当战术指导。有玩家调侃说:“现在组队不怕遇到菜鸟了,怕遇到比队友还会指挥的AI。”
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增长6%,背后是混元大模型在撑着。说白了就是把AI塞进各种生产力工具里,比如智能客服能自动处理80%的常规问题,财务系统能AI识别报销单异常,连开会都有AI实时记笔记、生成待办事项。这些功能听起来小,但架不住腾讯的企业客户基数大啊。
最有意思的是AI应用形态的选择。QuestMobile的数据显示,2025年6月AI应用市场里,插件模式(In-App AI)规模6.3亿,超过原生App的5.7亿。这说明大家更喜欢"用完即走"的AI功能,而不是专门下载个App。腾讯显然看准了这点,不管是微信里的AI插件,还是QQ浏览器的AI助手,都是这个思路。
你看腾讯的AI策略多精明:不跟创业公司抢原生App的风头,而是把AI直接嵌到微信、QQ这些国民级App里。用户不用学新东西,在熟悉的环境里就能用AI,这转化率可不比硬推一个新App高多了?
三、微信这张"王炸",让腾讯AI赢在起跑线
要说腾讯AI最大的优势,不是技术多牛,而是它站在微信这个"巨人肩膀上"。最新数据显示,微信及WeChat合并月活已经14.11亿,这是什么概念?全中国网民才10亿出头,相当于几乎每个上网的人都在用微信。
就拿腾讯元宝来说,这个AI助手4月刚在微信打通入口,现在用户增速已经冲到55.2%,在AI原生App里排第二。更绝的是它的推广方式:在视频号教你租房怎么砍价、P图怎么去水印、备考怎么划重点,连喂猫养花的技巧都有。说白了就是不搞那些高大上的,专抓普通人的生活痛点。
刘炽平说得很明白:“不会光靠砸钱推广元宝,我们有很多现有平台可以利用。” 这句话翻译一下就是:微信14亿用户都是潜在的AI用户,只要把入口做好、场景做对,根本不愁没人用。这种生态优势,是百度、阿里甚至字节都羡慕不来的。
不过话说回来,腾讯也不是没压力。最大的问题是用户付费习惯。OpenAI靠订阅就能赚钱,因为海外用户愿意为好服务买单。但国内用户被免费惯坏了,元宝想收费估计很难。现在腾讯只能靠"用AI提升其他业务收入,再反哺AI研发"的模式,这就要求AI必须持续给广告、游戏这些老业务"提效",压力不小。
还有大模型能力。虽然混元模型在3D生成这些细分领域排全球第一,但整体实力离DeepSeek还有差距。所以腾讯才要"双模型打团战",既用自家混元,也接DeepSeek的API。这种"两条腿走路"的策略很务实,但长期来看,核心技术还是得握在自己手里。
最后说一句:腾讯的AI牌,到底能打多大?
现在看来,腾讯把AI定位成"新周期跳板",甚至说"战略价值比肩微信",不是吹牛。微信改变了人与人的连接方式,而AI可能改变人与服务、人与内容的连接方式。腾讯最聪明的地方,就是没把AI做成一个独立的"新项目",而是当成所有业务的"新引擎"。
不过AI这局棋才刚开始。插件模式能不能持续领先?混元模型能不能追上第一梯队?14亿微信用户怎么真正转化成AI用户?这些问题的答案,可能比日赚7.7亿更重要。毕竟,微信的故事讲了十年,而腾讯的AI故事,才刚刚翻开第一页。
你觉得腾讯AI能成为下一个微信级别的产品吗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。